天峨的“官门古寨”(上)
发布日期:2024-02-18 浏览量:3605
在广西天峨县下老乡圭里村“桂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基地”北面的龙滩天湖,有个酷似“船型元宝(银锭)”的山堡,过去叫“官门寨”(布依话谐音)。据圭里村纳良寨老王公磊说,“官门寨”是个古村老寨,至于古老到什么程度,现存的老人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但每谈到“官门寨”,就会自然感觉到这个“古寨”很古色、很富裕、很官达、很仗义、更是很传奇。
古寨遗址
“古寨”是“王(皇)家”老寨
“官门寨”地形酷似“船型元宝”,四面环水,是被河水包围的山寨,全寨人均为“王氏”人家。原寨老公纞说:由于面积狭小,“官门寨”南北两面,最多容下30户人家,每边15户左右,明朝永乐时期最富,明末之前,不是“王家”人进不了“官门寨”,“官门寨”及附近村寨的人,有“非官即富,非富即匪”的说法。为了沾上“官门寨”的富贵之气,贵州、云南、四川以及广西百色等地的一些人来到“官门寨”周围扎营居住,有以联姻的形式住到“渡良村(今纳良老寨)”,有以做生意的名义住进“新店客栈集市(纳良小学遗址)”。
寨老印象中的“新店客栈集市”(网络图)
“新店客栈集市”原址
因战乱和天灾,“官门寨”后来流离解散。据80多岁寨老王公磊说:在他的记忆里,只有4户人家出得来,他家是其中之一,住到渡良,其中3户分别住到祥望、纳立和纳翁屯。之后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逃荒者来到“官门寨”附近居住,如今这里一起发展成为现在的纳良、纳良老寨、纳翁、纳立、祥望、八来六个屯,居住有壮、苗、布依、瑶、彝族等二十多个民族200多户人家,有黄、王、罗、毕、班、岑、欧、白、华、陆等43个姓氏。
“古寨”有古色
根据现今“古寨”遗址上散落的用具、房屋地基、城墙、古坟、瓦窑、古树、元宝等物件,以及寨老们记忆中的印象推测,古寨至少在元朝时期已经存在,明朝永乐年间得到很好发展,持续到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晚清逐渐衰落,直至民国初期解散消亡。
寨老印象中的古寨中心模样(网络图)
古寨的“古色”。在于建筑,寨子不大,约30户人家,南北两面背靠背望红水河支流——打劳河,望水布局,因地盘狭小,房屋大多是楼阁式建筑,以吊脚楼居多。91岁寨老娅纞说:以前古寨是脚不落泥的,寨上人能行走的地方全部是麻石,楼板大多是名贵的榉木,相当部分的楼阁是雕花楼,整个寨子就像个船型,在附近的山头遥望非常漂亮。
东北面眺望古寨的模样(网络图)
古寨的“古色”还在生活用具,从现存的石具看,古寨用具大多是石具和木具,水缸由长、宽1米多的石头雕凿而成,就算是洗脸盆都是石雕。寨老娅纞说,当时古寨的床、柜,甚至马鞍都是榉木制作,有几个“八抬大轿”都是用高档榉木雕制而成,用了好几代人。古寨解散后,寨上的麻石、名贵木料等古董古物被外地人一船一船地拉走。
古寨一角的房屋样子(网络图)
现今被岁时磨光的古寨遗址地基城墙
古寨的“古坟”也让人陷入很多联想,祥望屯的王卜漫说:古寨附件有几座夫妻合葬的古坟,过去龙滩水电站还没有淹没前,下田地干活还经常路过坟头,龙滩淹没后,就被淹在水里了。在村民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一座半废的古坟前,墓碑和磊坟的石头依稀还看到许多花纹,文字痕迹已被刷平,已经没有人知道墓的主人是谁,从老化的墓碑上,应该有几百年的历史。
年代感十足的古寨“古坟”
古寨的“古树”和“古井”也很有故事,村民黄景仓说:过去古寨及附近有270年以上的大树16棵,其中“官门寨”的头尾有三棵大榕树,连同现纳良老寨寨下的大榕树,被誉为当地的东西南北的“四大保护神”,分别是保田、保官、保水和保安。东面是保水、西面是保官、南面是保安、北面是保田,龙滩淹没前有几棵古树被移植到南宁石门森林公园成为参观古树,东面的“保水”就在其中。保安因河水淹没成了纳良寨上的一个根雕,唯有保官和保田目前还健在。为了传承和纪念保水,村民们在纳良屯打鲁河当阳林场山林脚下的“罗里山神庙”给它立了一个台,作为保护圭里村风调雨顺的山神。
古寨西南面渡良村脚下的古树(保官)
村民王卜漫说:相对于“古树”,“古井”在“官门寨”名称不好,可能是“官门寨”四面都是河流、溪水,水源丰富,井水被忽视才出来捣蛋的。相传,在“官门寨”东面,现今的祥望屯头有个“古井”,井水貌似小孩“晨起”躺在床上拉尿的样子喷出来,凡是喝过这个井水的人大多变成“好色”,风流成性,使得村寨口舌很多,纠纷不断,甚至出了人命。
如今的祥望屯“古井”原址
村民黄景仓说:天峨县三堡乡一个岑姓青年来到祥望,花钱买了一个漂亮的老婆,后因去当兵离开,他的一个朋友喝了这井水之后,见色起意霸占了他的老婆,岑姓青年回来后,念是朋友就想叫其还钱就算了,没想到朋友不但不还钱,还说岑姓老婆勾引他,恼怒之下,岑姓青年在半夜乘朋友洗脚时,拔壳手枪从泥巴墙眼向其描射,一枪毙命。人们为了不让古井再惹事生非,将一个铜盆盖住喷水的井口,将其埋入1米多深的地下,从此附近的村寨再也没有发生“见色起意”的风流事件。后来,人们在纳翁屯的红水河边的一个山脚下发现有水渗出,有人怀疑是“古井”水通过很长一段距离漫透出来的。
“古寨”很富裕
“官门寨”的富裕程度,有“躺在银仓睡大觉“的说法,也有“凌云万亩茶,不如官门三仓银”的谚语。
相传,“官门寨”的富裕来源于物华天宝,周边有上千亩肥沃的水田,以及云贵高原大山沟壑形成的河流与红水河共同孕育的各种动植物,在离寨不到2公里的“新店客栈集市”(圭里村纳良小学旧址)就是这个聚财盆。“新店客栈集市”是桂黔边界的交易集市,是桂黔商人交易的中转站,有“北有边阳(贵州边阳古镇集市),南有新店”的说法。
古寨的银仓(网络图)
清朝时期,云贵缺盐,两广缺布,云南和贵州要拿布匹换食盐,百色就是中转,“新店客栈集市”(当时属百色凌云县)处在红水河桂黔边界的特殊交通位置而形成。每天一大宗的布匹和食盐在此交易,商人们交易后,携带一袋袋银两住在客栈很不安全,而“新店客栈集市”又是南北通达,随时有匪。只有距集市不远的“官门寨”四面环水,匪入必须过河。于是,“官门寨”自然成为商人们护银的“银仓”(相当于银行)。 原寨老公纞说:当时“官门寨”没有粮仓,只有银仓,家家户户建设有体积大约40立方的银仓,有的甚至有两个,靠着租赁银仓,“官门寨”富可敌国。
“官门寨”的富裕,除了表现在人们居住的房屋、使用的农家、生活用品之外,还有很多体现“官门寨”富裕的传说,“龙女婿”就是一种。据说,“官门寨”的人娶亲都是“八抬大桥”迎娶的,迎娶都是采用“龙女婿”,就是去认亲时,带去认亲的人,是本寨最帅最聪明的人,将新娘抬到寨子之后,真正的夫君就不是去认亲的那个人了,相貌、才智等和认亲时的人差别很大,甚至有些还可能是傻子,但新娘来到“官门寨”后,见到白花花的银子,就默认了,很少有人退婚。
传说古寨“八抬大桥”迎娶图(网络图)
“来到官门吞肥肉,回家勾吐炼猪油”是当时表现“官门寨”富裕的一句顺口溜。相传,“官门寨”附近的一些穷人家,没有油就到“官门寨”找肥肉吃,吃肉时将肥肉一口吞下,然后用水或者酒将其送下,吃胀一大肚子之后,回家游水过河时,到河中央就勾着喉咙将全部肥肉吐进网袋,用河水冲洗干净后拿回家再炼油吃。
“重生三仓银子无处去,一斤大米不重生”,说的也是“官门寨”富豪的故事。有一年蝗灾,桂黔边界一带非常缺粮,大片人死于饥饿,在古寨达到“半步踩头颅”的惨象,当时“官门寨”的富豪王重生喊用三仓银子换一斤大米保命,结果还是有钱无处买,全家活活被饿死,至今一个后人都没有,饥饿的那一年,“官门寨”解散消亡。
“官门寨”的富裕一直影响至今,特别是在解放初期,从“官门寨”出来的家庭,有些还被划为“地主”,改革开放后,附近的一些村民还不断从寨子遗址里挖出好几缸“袁大头”等银元,一批又一批梦想发财的人们,到遗址上翻了又翻,直到现在都还有人企图用探测器进入遗址探索银元,搞得遗址面目全非,如今只剩下一些老城墙和破碎的物件。
“古寨”助官达
如果说“官门寨”的富裕来源物华天宝,那么“官门寨”的富裕和人来人往的人际关系,则是依附“官门寨”生活的人们,实现达官显贵的重要原因。原寨老公纞说:真正住在“官门寨”上的人,因生活富足,对做官不感兴趣,而是来到“官门寨”附近居住的外地人,因“官门寨”的资源优势而官运亨通。在他的记忆里,中国近代以来,就有好几个从“官门寨”走出去的官员。
古寨官员家庭原址图
贵州省罗甸县板庚乡的罗应龙,出生在晚清时期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政治混乱,许多人感到迷茫和无助。迷茫中,罗应龙的父母带着9岁的他慕名来到与“官门寨”有一河之隔的“交打”(“古寨”旁的状语地名)扎茅房居住,靠在茅房周边开荒生活。罗应龙从小读过私塾,算是个识字的人,在集市各种人际关系的影响下,懂了很多道理。当时“官门寨”和“新店客栈集市”都属于渡良村(今纳良老寨)管辖 ,保长是一个黄氏人,脾气暴躁,当地人称之为“识字不识义”的保长。渡良有一个规矩:凡是路过渡良门前的人,都必须下马敬神步行通过,否则,轻则掠财,重则问斩。为解决下马不敬神纠纷问题,黄保长经常闹出笑话,罗应龙在其中帮他解了不少围,被安排到集市做监市。罗应龙在集市上认识不少人,为老家罗甸县(当时叫罗斛厅)来集市做生意的人,给了很大帮助。1914年罗斛厅被废除,改为罗斛县,在乡贤们的推举下,罗应龙被推举为罗斛县知县(相当县长),负责打理罗斛县日常事务,成为中国近代“官门寨”第一个走出去的官员。
同样是从贵州走出来的甘司令(真名无人知晓),参加辛亥革命成功,因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摘取,慕名来到“官门寨”,想拉一支队伍,继续支持孙中山任总统。1912—1920年八年间,在“官门寨”富豪王重生的支持下,成立地方独立的“新军司令”,后因袁世凯想复帝制,甘司令的新军被召加入凌云县作为讨袁队伍,支持广西独立。传说,甘司令到凌云后很快成为讨袁部队的将领,然后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到广州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民国38年左右,来自天峨县更新乡的峨乐游击总队队员黄平雄来到渡良,开展游击工作。遇到一个贵州的漂亮姑娘,不到几个月就和姑娘在这里成亲,结成革命伴侣。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黄平雄游击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很快就被提拔成为峨乐游击总队的总队长。解放后,这位游击队队长到天峨县城当了大官,纳良人都称他为“黄县长”,一直到退休,他才又回到祖籍更新老家。
据寨老娅央说:类似以上来到“官门寨”而官运亨通的外地人不少,还有到西林县当公安局长的岑荣景、到乐业县当粮食局长的王政安等等官员,他们靠着“官门寨”的资源实现官达人生。
“古寨”人义礼
或许是“海纳百川”,或许是“仓禀足而知礼节”,也或许是如传说中“官门寨”及附近几个村寨,东西南北有“四大保护神”——保田、保官、保水、保安的保佑。来到“官门寨”及附近居住的人大多变得仗义知礼,有不少在外是“匪头”来到这里就变“乖”了,成为保护地方平安的“功臣”。
91岁寨老娅纞说:公仲喜原来就是个“匪”,在贵州罗困老家是干过破人肚挖人肝的事情,桂黔边界一带听到公仲喜这个名字就毫毛竖立,因长期与地主豪绅作恶,被国民党政府兵追杀,来到渡良避难,被游击队发现抓获挂牌示众,按当时的规章是要就地处决的。游击队长黄平雄通过了解,公仲喜作恶大多是针对土豪劣绅,很少伤害群众,如此之人应该为我所用,不如留下他的性命,让他来做山寨的保卫工作。在黄队长的努力下,公仲喜得以活命,并愿意担当山寨的保卫责任。不久,有一股劫匪30多人,从贵州云里村乘船而上企图抢劫纳良,被公仲喜设计打得魂飞丧胆。其他各路劫匪听说山寨有魔头公仲喜保护,再也不敢来犯。山寨有了公仲喜,游击队们就可以安心往乐业方向开展游击工作,最终取得了解放。公仲喜因保寨有功,全家被移居到纳良,成为纳良屯群众的一份子。
王合宪家原址
类似公仲喜的情况还有“土皇”王合宪,王合宪长得五大三粗,全身长毛,在老家的时候,裸出胸膛挽起衣袖就把路人吓跑,上街买肉,摊主都主动一斤多给他二两,逛街想拿什么东西没有人不敢给,当地号称“土皇帝”。听说祥望有口“风流井”,他也想来风流一番,没想到刚到祥望,就见到一人被绑挂在屯头的树上,并被破肚示众,还听说被挂树上的人,肝被一伙人拿去炒吃了,吓得王合宪冒出冷汗。想不到一山更比一山高,王合宪在祥望屯不敢放肆,最多只会挽起裤脚漏出腿毛。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竟然在祥望老老实实地住了下来,专门干打击欺行霸市的事情,成为仗义知礼先进分子。据了解,类似王合宪这样来到“古寨”后弃恶从良的还有来自罗甸县羊里乡(今红水河镇)的王卜迈、乐业县马庄乡的罗兰吉等等。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欧建雍,系广西高端智库首批专家,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会长。
上一篇 : 桂林龙王庙
下一篇:南宁五象湖,宜旅宜居宜商新高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