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养生:银龄生活的精彩与曼妙
发布日期:2025-04-30
浏览量:2023
欧建雍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步入银龄,岁月的痕迹虽刻于脸庞,却无法磨灭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德养生,恰似一泓清泉,滋润着暮年的心灵,让银龄生活绽放出别样的精彩与曼妙。
助人为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助人之事,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却能如春雨般滋润他人的心田,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如今许多老人凭借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善良的本心,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助人为乐活得有滋有味。 退休的蒙老师,他退休后并没有在家中安享清闲,而是利用自己的书法专长,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在校园、在社区、在乡村、在企业等都常见到他书写书法、赠送书法的影子,特别是到春节他都到机关、到乡村个人们义务写春联,仅2024年,他就深入企业、社区、学校、农村、部队开展书法赠送活动达25次,赠送书法、对联等书法作品达3000多对(幅)。他说:“每看到人们拿到他的作品高兴的样子,自己就很开心,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张大爷虽然没有文学艺术特长,可他是社区里的热心肠。退休后,他主动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为邻里们提供各种帮助。谁家的电器坏了,他总是第一时间上门修理;谁家有困难他都挺力相助。社区里一位独居老人突发疾病,张大爷得知后,立刻联系医院,帮忙办理住院手续,还在老人住院期间悉心照料。张大爷的善举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称赞,他自己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和满足。正如他所说:“看到别人因为我的帮助而解决了困难,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助人为乐不仅是给予他人帮助,更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它让银龄们在奉献中找到生活的意义,让生命在付出中得到升华。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银龄们收获了尊重和信任,也收获了内心的平静和喜悦。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调节身心,促进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帮助他人的人,体内会分泌一种名为“快乐激素”的物质,它能够缓解压力,增强免疫力,让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因此,助人为乐是银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养生之道。
笑逐颜开:乐观豁达,青春永驻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乐观的心态如同春日里的阳光,照亮了银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那些笑逐颜开的老人,仿佛时间在他们身上放慢了脚步,他们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李奶奶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她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她患有糖尿病,需要每天严格控制饮食和注射胰岛素,但她从不抱怨。她把治疗疾病当成一种挑战,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她总是笑容满面,和邻居们聊天时,总是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她喜欢跳广场舞,虽然身体不如年轻人灵活,但她依然跟着音乐的节奏欢快地跳动着。她的乐观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家都喜欢和她在一起。李奶奶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日子就会越过越甜。”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岁月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
另一位赵爷爷,他退休后迷上了摄影。他背着相机,走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记录下了许多美好的瞬间。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总是用相机捕捉生活中的小确幸。有一次,他在拍摄风景时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但他没有丝毫的沮丧。他笑着说:“这是大自然给我的一个小考验,摔倒了正好可以换个角度看风景。”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笑逐颜开不仅能让自己心情愉悦,还能感染他人,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氛围。医学研究发现,笑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同时,笑还能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压力,让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包容仁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包容仁爱是一种高尚的品德,那些拥有包容仁爱之心的老人,如同大海一般,能够容纳生活中的一切波澜。
陈爷爷和他的老伴结婚已经五十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也会有一些小摩擦。但陈爷爷总是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老伴。有一次,老伴因为一件小事发脾气,陈爷爷没有和她争吵,而是默默地听她倾诉,等她情绪平复后,再耐心地和她沟通。他说:“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几十年的感情不容易,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伤了和气。”在陈爷爷的包容下,他们的婚姻生活一直和睦美满。他们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感情越来越深厚。
在社区里,也有许多老人以包容仁爱之心对待他人。王奶奶和邻居李阿姨因为一些琐事产生了矛盾,但王奶奶没有记仇。后来,李阿姨生病住院,王奶奶主动去医院看望她,还帮忙照顾她的生活。李阿姨被王奶奶的行为所感动,两人的矛盾也随之化解。王奶奶说:“大家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呢?多一份包容,生活就会多一份美好。”这些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包容仁爱的力量,他们的银龄生活因为包容仁爱而更加和谐美好。他们在包容他人的过程中,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身体也在这份宁静与和谐中保持着健康。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包容仁爱能够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平静和安宁,减少烦恼和焦虑。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包容仁爱之心的人,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这种积极的人际关系,更有助于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艺术熏陶:琴棋书画,诗意人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艺术是生活的调味品,高尚的艺术熏陶让老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意。
廖老师是一位热爱艺术的老人,他退休后组建老年合唱团,有200多名老人参加他的合唱团。他们每天都在南宁的人民公园练歌,形成公园里一套独特的风景,也成为每天锻炼身体的必修课。廖老师爱好广泛,萨克斯、葫芦丝、口琴、笛子等他都精通,家里挂满各种乐器,公益演出活动常常看到他的影子。他说:“艺术让我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每当我唱起歌,拿起乐器,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艺术不仅让廖老师提高了自己的艺术素养,还锻炼了他的专注力和耐心。他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忘却了生活中的烦恼,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他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身体也更加硬朗。
还有一群喜欢下棋的老人,他们经常在公园的亭子里摆开棋盘,进行一场场激烈的对弈。他们在棋盘上运筹帷幄,思考着每一步棋的走法。下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还让他们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边下棋,一边交流着人生的感悟,享受着这份悠闲惬意的时光。在艺术的熏陶下,老人们的银龄生活充满了诗意,他们在琴棋书画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了滋养。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艺术熏陶不仅能够丰富银龄们的精神生活,还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水平。无论是绘画、书法、音乐还是舞蹈,都能够让人在欣赏和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艺术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人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艺术还能够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医学研究表明,参与艺术活动能够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增强大脑的功能,预防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因此,艺术熏陶是银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以德养生,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用美德滋养生命,用爱心温暖世界。以德养生,是银龄生活的智慧选择。
(作者: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会长)
上一篇 : 以家风研学之钥,解锁“立德树人”的密码
下一篇:AI时代:学术伦理的重构与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