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智库研究 智库专家 通知公告 成果展示 道德故事 学会概况 专题活动 党建工作 会员服务 制度建设 政策法规 文化交流 文学艺术

隆林:在春光里触摸乡愁的温度

发布日期:2025-02-23 浏览量:2034 

农历正月初三,距离立春节气还有一些日子,位于云贵高原余脉崇山峻岭之中的那利屯阳光明媚,惠风和畅,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嫩芽初上散发出的淡淡清香。一大早 ,村口大榕树下挤满了前来参加最后一次彩排的乡亲和青年志愿者,他们认真听取活动负责人下达的工作指令,逐一领会落实各自站位、步伐、神态等动作要领。这一天,那利屯迎来了“春光美”2025年恳亲游园活动,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与紧张兴奋的氛围里。那利的春天踩着清晨的露珠和乡亲们的欢声笑语早早到来。

开幕式:开启欢乐篇章

那利屯位于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北部,距隆林县城15公里,全屯41户175人,97%以上人口为韦姓壮族,是一个典型的聚族而居的少数民族村寨。2015年以来,那利屯在党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引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深入实施通屯公路、农村饮水安全、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小黄姜、韩国指天椒、黄金百香果、四季红油香椿、罗拉番茄等特色产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村民收入稳定增长,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相关上级部门授予绿色村屯、森林村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

当天的那利屯感恩文化广场上鼓乐喧天,彩旗飘扬,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景象。那利屯及周边村屯的村民们早早地来到这里,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共同欢庆恳亲游园活动。上午9时,游园活动开幕式准时进行。者浪乡者徕村90后村支书韦高跃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他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嘉宾及村民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简要介绍那利屯基本情况及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号召全体村民团结一致,共同办好这次盛会,并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卢素理先生宣布那利屯“春光美”恳亲游园活动开幕。他那洪亮的声音刚落下,震天的鞭炮声就轰然响起,广场上的人群瞬间沸腾起来,欢呼声、掌声交织在一起,那利屯到处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环村大巡游:彰显乡村特色产业魅力

闭幕式结束后,“春天步伐”环村大巡游活动相继召开。嘉宾和村民们按照那利屯特色产业布局,组成五个方队沿环村道路列队前进。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体现本次大巡游活动主题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方队,紧接着是体现那利屯产业特色的“黄金百香果”方队”、“韩国指天椒”方队、“四季红油香椿”方队和“罗拉番茄”方队,五块红底金粉大字牌匾在晨曦的映照下分外醒目、耀眼。每个方队由一位青年志愿者举牌引路,八个青年志愿者抬着四个装满百香果、指天椒、香椿芽和罗拉番茄的大箩筐紧随其后。村民们手持国旗,唱着山歌,依各自方队鱼贯行进。他们步履矫健,神采飞扬,无比自信地向人们展示着那利屯的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成果。

沿途观众们热情高涨,他们纷纷拿出手机、照相机拍照留念,为巡游队伍加油助威。

微信图片_20250223210014_副本_副本.jpg

         “春天步伐”环村大巡游

文艺演出与乡村走秀:展示乡村文化自信

大巡游活动刚落幕,“炫彩乡村”专场文艺演出随即闪亮登场,那利屯乡村大舞台上群英荟萃,异彩纷呈。自治县离退休协会艺术团的演员们带来了独唱、舞蹈、器乐演奏等精彩节目。南宁警营蓝湾艺术团韩芳老师表演独舞《只留清香春来报》,那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舞姿,让观众们如痴如醉。民间艺术家们也纷纷登台献艺,隆林音律之梦乐团电吹管演奏《祝福祖国》,演员们精湛的演奏技巧和美妙的音乐旋律让村民们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与此同时,“那利秀场”乡村走秀活动在村口大榕树下举行。乡亲们按照日常生活场景,分“牧歌悠扬”、“老人与牛”、“省亲路上”、“丰收喜悦”、“环佩叮当”五个专题进行走秀,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生活体验,以一种质朴且极具具象化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那利屯的故事。

“牧歌悠扬”再现了乡村晨牧的场景,脱贫户韦尚朋赶着自家牛群走在乡间小路上,牛铃声、牛哞声与赶牛声互相呼应,相映成趣。“老人与牛”再现的是村民下田春耕的场景,73岁的韦尚有老人肩扛木耙,手牵耕牛,一边行走一边回头与牛互动,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场景跃入眼帘。“省亲路上”再现的是春节期间村民回乡省亲的场景,在外经商的村民韦高泽一家三口,春节后赶回家中看望父母,他们挑着腊肉、黑粽子、土鸡等各种礼物,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中。亲人们迎出门来,老父亲卸下儿子肩上的担子,老母亲接过儿媳妇背上的小孙女,一个劲地亲个不停。家人团聚,其乐融融。“丰收喜悦”再现的是村民们采摘黄金百香果、罗拉番茄、四季红油香椿芽的劳动场景,三位姑娘背着或挑着装满劳动果实的背篓和箩筐,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们一路上步伐稳健,谈笑风生,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环佩叮当”再现的是村民们赶赴歌圩集市的场景,村民们头戴壮族传统黑头巾,身着绣有精美图案的黑色衮服,妇女们胸前、腰间、手腕上、脖颈上佩戴精美的银饰,举手投足间银光闪闪,环佩叮当,乡间小路上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息。返乡过年的女大学生韦金旦、韦金帆、韦彩央拖着行李箱,怀抱书籍,悠闲地行走在乡间甬道上,她们一边欣赏家乡美丽的村容村貌,一边畅谈人生的美好未来。乡村的一切显得那么的和谐与恬淡。

民俗活动:传承与创新的融合

晌午时分,“乡愁记忆”民俗活动序幕拉开。村口大榕树下,几位年长的妇女端坐在树下表演壮族传统手工艺挑花刺绣;一旁的年轻姑娘则全神贯注,虚心地向长辈们学习针线技法。只见她们飞针走线,聚精会神地在绣盘上娴熟地绣着各种图案。不一会儿功夫,一幅幅绘着龙、凤、虎、牡丹、水浮莲等图案的精美壮锦呈现在人们眼前,引得众人纷纷驻足观看,啧啧称奇。

韦德章家门口的阳台上,刚表演完乡村走秀的韦尚有老人顾不上休息,接着展示传统竹编技艺。今天他编的是一个竹荚蒌(壮族民间用来装鸡鸭等小型动物或者物品的器皿)。只见他气定神闲,一把篾刀在他的手上肆意翻飞,游刃有余,从剖竹、削竹、编织到收口,仅十来分钟的时间,一个小巧精美的竹荚蒌就编制完成。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著名摄影家梁汉昌先生拿着竹荚蒌反复端详,爱不释手。他把竹荚蒌放在鼻子底下深吸了一口气,深情地说:这股淡淡的竹香真是小时候的味道啊!韦尚有见状,当场把竹荚蒌赠给了他。“竹编工艺要经过选材、剖竹、削竹、浸泡、起底、编织、收口、修整、装饰等步骤,这样编出来的工艺品既坚实耐用又美观大方。今天时间仓促,只选择编竹荚蒌这个简单的物件,也省略了好多步骤”,韦尚有平淡的语气中流露着无比的自豪与自信。

古法酿酒技艺展示在韦德荐家展开,酿酒师傅熟练地操作着传统的酿酒木甑,酿制那利屯有名的香草曲酿包谷酒。那浓郁的酒香弥漫在整个村庄,让人忍不住想要品尝一口。

打糍粑活动则在韦高跃家举行,嘉宾和村民们围在一起,拿着竹棒,你一棒我一棒地将糯米饭杵得黏稠。那香甜的糍粑,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乡愁的寄托,让人们感受到了那利乡亲对传统民俗的传承和坚守。

艺术家采风:记录乡村之美

与此同时,“振兴路上”艺术家采风活动也在那利屯内悄然展开。来自县内的文学艺术家们带着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深入那利屯的各个角落,寻找创作灵感。

在桃花溪河道治理施工现场,艺术家们对工程建设赞叹不已。从那利屯到者床村那英屯9.452公里的河道上,宾格石笼河堤犹如长虹卧波,气势雄浑,昔日激流飞旋、桀骜不驯的桃花溪在河堤的加持下显得更加的从容不迫,温婉可人。河堤上加装安全护栏的人行步道与跨河桥隧相连,两岸村庄农户相互往来、下田劳作免去了爬坡过坎、辗转绕行之虞,人们可以在河岸之间自在穿越,畅行无阻。桃花溪两岸田连阡陌,鸡犬相闻,沿人行步道新栽的杨柳冒出嫩绿的新芽,透露出春天的蓬勃生机。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几位盛装的壮族姑娘采摘回来,她们放下背篓,在金灿灿的花海里追逐嬉戏,刹那间蜂飞蝶舞,春光潋滟。艺术家们争先恐后,纷纷用镜头和画笔记录下这一幕幕美丽的场景。

微信图片_20250223210029_副本.jpg

    定格美好瞬间

在韦义榜家的壮族传统民居吊脚楼前,艺术家们流连忘返,他们被眼前这种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铁钉、无需机械辅助就能建成,而且历经百余年屹立不倒的古老建筑所吸引。他们徜徉在庭院里、堂屋中,不停地跟户主交流,深入了解吊脚楼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漂亮的花脊、精美的木格窗、考究的冬瓜柱……所有的建筑构件,无不凝聚着壮族先民的聪明才智,散发出厚重的历史桑沧感。

罗拉番茄是那利屯新引进的特色产业,眼下正是晚番茄成熟季,乡亲们正忙着在田间采摘,火红的番茄与他们灿烂的笑脸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艺术家们纷纷加入其中,他们笨拙地在植株密集的番茄地里左支右拙,不是帽子被头上的果串挂落,就是人被脚下的藤蔓绊倒,尖叫声、欢笑声响成一片。

壮戏演出与趣味体育比赛:欢乐与激情的碰撞

午饭刚过,“非遗薪火”专场壮戏演出的鼓乐声就在感恩文化广场响起。乡村大舞台上,者徕村壮戏团的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头戴精美的头饰,竞相登台。他们悠扬的唱腔、优美的身段,将传统壮戏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阿成找媳妇》讲述的是孝子阿成奉父母之命寻找媳妇成家的离奇故事,曲折的情节和诙谐的对白让台下的观众们听得入迷,不时地发出阵阵掌声和哄堂大笑。

舞台上壮戏演出高潮迭起,小广场上的趣味体育比赛也不遑多让。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跳绳比赛、猜码比赛等项目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参与。赛场上,运动员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赛场边,观众们呐喊助威,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春暖桑榆:传递温暖与关爱

红日西下,夕阳的余晖给那利屯感恩文化广场镀上了一层金辉,喧嚣了一天的乡村大舞台恢复了片刻的宁静。舞台下,那利屯全体村民和嘉宾正襟危坐,气氛庄严。主持人在台上宣布:“春暖桑榆”敬老活动开始。那利屯5位70岁以上的老年人代表在青年志愿者的搀扶下,端坐在舞台中央的板凳上。5位少年儿童手捧鲜花,迈着庄重的步伐,来到老人跟前献花,行跪拜礼。在座的领导和嘉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上台来给老人作揖,派发红包,台下的群众和嘉宾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时间都去哪儿了》的乐曲声响彻广场上空,应景的歌词让部分嘉宾情不自禁地背过身去,偷偷擦去眼角泛起的泪花。83岁的韦婆露前几天不慎脚被扭伤,行动不便,听说屯里搞活动,硬是要求儿子用车子把她送过来,而且一来就坚持一整天。她颤悠悠地接过鲜花和红包,拉着嘉宾的手激动地说:“今天的活动太精彩了,许多活动内容让我想起了童年的往事,我好像又年轻了许多。现在,你们又给我发红包,谢谢你们了……”说着说着,她竟然哽咽住了。嘉宾急忙安慰她,并和青年志愿者一道把她扶回到台下的座位上。

“时间都哪儿去了/还没好好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剩下满脸的皱纹了……”现场几位年轻人和着音乐的节奏,忘情的吟唱着。

恳亲宴与心得分享:团圆与希望的交响诗

夜幕降临,那利屯的天空被繁星点缀,感恩文化广场灯光如昼,热闹非凡,村民们期待已久的恳亲晚宴如期举行,25张火锅桌以乡村大舞台为背景,分两列在广场中心依次排开。火锅桌中心放置盛着火炭的火盆,上面依次是铁三角和火锅,熊熊燃烧的火炭驱走了初春的寒意,映红了乡亲们笑意盈盈的脸庞。火锅桌上,那利厨师们精心烹饪的脆皮(烧肉)、白扁(白切五花肉)、脆骨(炸排骨)、扣肉、扣油(一种用面酱裹五花肉炸制的食品)等壮家“十大碗”热气升腾,香味扑鼻;火锅里猪骨高汤乳白透亮,沸腾翻滚。晚宴开始前,主持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讲话,他由衷地感谢嘉宾和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使得这次恳亲游园活动成为那利有史以来一次展示风采、增强自信、凝心聚力的盛会,真诚希望乡亲们通过晚宴,大家互通信息,共谋发展;消除隔阂,亲如一家。最后他高举酒杯,向现场嘉宾和乡亲们敬酒,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新春愉快;提议大家为那利更美好的明天干杯。主持人话音刚落,扩音器了传来了《我们都是一家人》高亢激昂的乐曲声,敬酒声、笑语声互相交织,气氛热烈而融洽。晚宴上,村民们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畅谈着那利屯的变化和发展。长辈们感慨万千,他们回忆那利屯过去的艰苦岁月,如今的幸福生活让他们感到无比自豪。年轻的村民们则兴奋地谈论着未来的规划,他们矢志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施展才华。这一刻,村民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晚宴穿插进行文艺演出和心得分享,那利屯舞蹈队和山歌队表演的广场舞《新年大吉》和山歌对唱《绿水青山家乡美》,表达了对新年美好愿景的热切向往和对家乡发展变化的赞美之情;那利屯在外学习工作的几位年轻人则分享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韦德令是那利屯走出去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他讲述了自幼身为放牛娃,曾辍学到广东打工,随后意识到,要想改变命运,读书才是最佳途径。于是,他毅然重返校园,矢志不渝的踏上了求学之旅。经过努力,考上了大学,2024年成功考取医学博士。他用自身经历告诫屯里的年轻人:心中要有格局,沉下心来规划好自己的未来,走好每一步,切不可好高骛远。耐得住寂寞,才能开创美好人生。韦彩腾则分享了自己在大学里的学习生活,告诉村民们,知识能够改变命运,鼓励村里的孩子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韦高亨则讲述了他在外地创业的故事,鼓励村民要有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的事物。三位年轻人的分享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晚十时许,晚宴接近尾声,一阵急促的鞭炮声从广场旁边的空地上传来,紧接着一串串烟花腾空而起,在夜空里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焰火晚会开始了,嘉宾和乡亲们纷纷起身离席,在广场一侧观看焰火表演。乡村的夜幕里,一束束烟花宛若一盏盏流光溢彩的明灯,装点着那利的夜空,也照亮了那利人的美好未来。当最后一朵烟花在夜空中熄灭,人们纷纷互致问候,依依惜别。广场四周,马达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渐行渐远,空旷的广场只剩下收拾场地的青年志愿者。

乍暖还寒的晚风吹拂着村庄和山野,乡村人家的灯火渐次熄灭,那利的夜温馨而宁静。乡亲们的梦境,必定是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作者:韦玉坚)

 

文章来源:本站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善良农妇默默行善50载 无私救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