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智库研究 智库专家 通知公告 成果展示 道德故事 学会概况 专题活动 党建工作 会员服务 制度建设 政策法规 文化交流 文学艺术

欧建雍:构建和谐道德文化体系,促成美好道德风尚

发布日期:2021-06-30 浏览量:2337 




      阅读提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水涨船高”。中央一系列文明风尚建设,净化着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文明、理性正在成为时代的底色,支配着我们的公共生活。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近期发生类似倒奶事件等不文明个案,引发网友留言:公民素质已“欠费”,文明“余额”不足。因此,构建和谐道德文化体系,促成美好道德风尚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人之初,性本善”,随着环境的变迁,人的精神世界中产生了双面性,就表现出了人两面性。人性由三个属性构成,一是自然属性,也叫自我属性,如食、色、性、玩等各种欲望,人人都有;二是社会属性,即人学会了理智、良知等德性能够控制自已,接受社会各种规则制度;三是思维属性,人会运用所学的社会属性进行思维,权衡得失,知道那些可以得到,那些不可得,从而克制不当的欲望。人是不是有道德,就看人的社会属性是否占主导地位。当人的社会属性主导不了自然属性的时候,就可能滋生腐化的动因,以至道德败坏 。因此,构建和谐道德文化体系,需要从思想上引导人的社会属性,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引领人的价值走向。

      从教育角度解决学校德育倒置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的本质竟然如此简单、如此朴实,想教育好孩子只要做好两件事情足矣:其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施教者们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所谓上行下效,其二,帮助孩子树立基本道德观并教其如何做人,所谓使其向善。然而,绝大部分的家长并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缺少素质的家长怎么能给孩子做好榜样,何来家庭的“上行下效”?于此同时,家长却高度重视着孩子的才华和智力的培养,却并不重视孩子“与人为善”的德行和做人培养,使得家庭教育走上了“重智轻德”的本末倒置之路,熟不知,这是孩子日后出问题的根源;绝大部分的学校并不重视教师“师德”的培养,缺少师德的老师怎么能给孩子做好榜样,何来学校的“上行下效”?与此同时,有些学校却高度重视着孩子的成绩和分数,却不重视孩子“与人为善”的德育和做人教育,使得学校教育走上了“重分数轻做人”的本末倒置之路。熟不知,这是学生日后出问题的根源。绝大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并不重视教育本质,被拜金主义冲昏了头脑,“挣钱成为了他们的首要目的,做好教育成为了附属目的”,教育培训市场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何来教育行业的“上行下效”?与此同时,教育培训机构高度重视孩子才华“术”的培养,却不重视孩子才华“道”的培养,弹钢琴不教音乐而教指法,为了考级;写作文不教思想而教技巧,为了考试...使得教育培训的教育走上了“重技巧轻根本”的本末倒置之路!“为了钱而去做教育”还是“做好教育可以挣钱”,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教育市场价值观,前者身后“会下地狱”,后者身后“会上天堂”;社会官本位和拜金主义主流价值观极大的伤害着我们的教育,社会本身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媒体教育也存在走上了重收视率轻社会责任的本末倒置之路!所以要想做好教育,必须要回归教育的本质,解决德育倒置问题。

      构建职业道德文化体系,形成美好的职业精神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其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思想等均和所服务的系统机构管理文化有关,良好的文化建设激人人奋进,促人向上,消极的文化使人堕落,让人灭亡。所以构建职业道德文化体系,对形成美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具有重大意义。要构建和谐的道德文化建设体系,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健全青年职业道德培养制度,完善职业道德制度体系。职业道德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国家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私人个体企业都应该建立职业道德培训制度,实现青年职业道德培训制度化、常态化。二是建立以“仁、义、礼、信、”等为核心的和谐道德文化管理体系。“仁、义、礼、信、”等道德文化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髓,围绕这一道德文化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对构建青年职业道德体系至为重要。一是以人为本,凝聚人心,提升青年职业道德“精气神”。要通过尊重人、理解人来凝聚人心,通过激发人的热情,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管理更加科学,更有凝聚力。二是建立统筹规划,求真务实,彰显特色职业道德建设氛围。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不能凭空想象一蹴而就,而是要求真务实,树立“打持久战”的理念。同时需要突出鲜明个性,根据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实践情况,追求与众不同的特色,培育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能够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健康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职业道德建设文化,从而促进美好职业道德风尚的形成。

      开展多样化传统文化活动,促进社风文明

      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与多民族杂糅居住的社会特点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这种在社会发展中代代传承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也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长廊中的独特一角。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人生礼仪文化:诞生礼、成年礼等,引发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对民族的发展与振兴激发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体现着一定的道德教化功能与文化价值;民间传承文化:壮族神话布洛陀为民造福的品质、妈勒访天边至死不渝的探索精神、妇孺兼知的《刘三姐》传说―勇敢无畏、勇于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永驻心中并激励人们奋斗;传统节日文化:三月三歌节、盘王节、斗马节、依饭节等具有民族性且各具风韵的节日与形式,反映了壮族人民聪明才智、理想追求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拉进了人们的距离,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信仰崇尚文化:布努瑶“开春种树”、彝族“护山节”、布依族和水族的“议榔规约”、侗族“款约”等孕育着和谐、生态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久而久之内化为当地生态道德。“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通过传承保护这种传统美德文化,对促进促进社风文明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弘扬科学精神,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传播

     腐朽文化是一种具有功利性、丑恶性、非正义性、分裂性、隐秘性、欺骗性、传染性、顽固性等特征的文化。腐朽文化一般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背离政治理性、法律理性、道德理性;腐朽文化反映人类社会的阴暗心理、贪婪欲望、扭曲灵魂、卑鄙行经的纠合。腐朽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敌,也是与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程格格不入的,应该全社会齐抓共管,不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科学的思想理论,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倡导科学文明之风,用科学战胜迷信、愚昧,发扬优秀的社会主义文化。
要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自觉抵制和消灭腐朽文化的侵蚀。要抵制和消灭腐朽文化就要在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在政治上要加强法制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在经济上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引导人们进行科学的文化消费。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特别在当今网络现代化的时代,净化网络空间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们身心健康、维持公序良俗的必要之举。各种不良道德信息在网络空间泛滥,不但会对社会稳定和道德观念造成冲击与破坏,网络风气是社会风气的折射。群众期盼社会空间公平正义、期盼社会风气风清气正,同样也期盼着网络空间和网络风气能够清朗健康。新技术的威力是巨大的,但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轨道上前进,否则威力越大,破坏也越大。政府一方面要引导广大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参与者对此都负有责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网络技术管理、完善网络法律监督体系、同时要积极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实现互联网时代就要互联网方法加强管理,从而增加网络的凝聚力,提高网民的道德认知能力,减少网络不道德的行为。

      建设城乡“道德银行”体系,让好人有好报

      “道德银行”建设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将为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和思想基础。“道德银行”于2001年在湖南长沙岳麓区首推实施,后来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地推行。“道德银行”运用银行运作理念来考核村民道德行为,量化道德积分,存入村民个人账户,积分高者可给予一定生产生活物质激励。

加强“道德银行”建设,对于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改变一些人思想惰性,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建设乡村“道德银行”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对于广大民众的道德行为进行有效地约束和规范。加强“道德银行”建设其实质也是加强广大民众的道德信用建设,这既能规范和约束广大民族的道德行为,也能给具有较高道德的人予以奖励和回报,让有德者以榜样的力量凝聚道德力量。

(作者系广西社科联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共广西社科联社会组织党委宣传委员、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文章来源:本网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杨一凡:论事例在完善明代典例法律体系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