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家风民风共建的最大“同心圆”
发布日期:2020-03-21 浏览量:2395
德治是从乡村文化及价值观层面推动乡村治理的,它能够有效解决乡村治理中的人际关系疏远、精神信仰空虚、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我们应当以家风建设推动家庭道德治理,以民风培育推动社会道德治理,打造家风和民风共建的最大“同心圆”。
家风建设:深化乡村德治建设的家庭道德基础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主的伦理社会,家庭伦理是开展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在古人看来,家和国本是一体的,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中国古人非常重视家风建设,形成了修治齐平、荫泽后代的家国情怀。《论语》《孝经》《千字文》《曾国藩家书》等传统典籍都有许多治家、修身、教子的格言警句,诠释了进德修身、自强不息、乐善好施、亲人济众、厚德载物的传统伦理精神。在以熟人社会、宗族关系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地区,自古就有皇权不下县的传统,德治成了乡村治理的主要方式,家族伦理成了维护乡村社会秩序、促进乡村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规约。
从社会治理层面看,推进家风建设不仅有助于协调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培育良好社会风尚。首先,良好家风能够促进乡村自治。在农村地区成规陋习、失德行为等是乡村自治的重要障碍,如果能在农村地区培育优良家风,必然会产生一家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社会效果,为乡村自治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其次,良好家风能够优化道德环境。优良家风能促使社会成员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自觉遵守道德底线和公序良俗,这些能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最后,优良家风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优良家风家规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促使每个家庭成员形成严于律己、依规办事、自觉守法的良好习惯。
在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冲击下,传统乡村文明赖以依存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传统生活等逐渐没落,乡村社会陷入了文化、伦理和秩序困境。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人口流动频繁,许多乡村人口涌入城市,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乡村社会的伦理关系、宗族关系和家庭结构,导致传统家风逐渐被弱化。
民风培育:深化乡村德治建设的社会道德环境
在法治不够健全的传统社会中,中国乡村社会主要依靠乡绅、族长等力量开展乡村治理。在乡村社会中,乡绅们以善行义举、诚信待人、与邻为善、主持公道等维护乡村秩序,调解社会矛盾,开展社会教化,培育了淳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即便是在官僚体制高度发达的明清时期,行政官僚体制也未完全融入乡村社会,多数乡村仍以民风民俗、乡绅阶层、宗族制度等进行社会治理。所以说,民风民俗是传统社会开展基层治理的重要资源,也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
乡村德治建设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左膀右臂”,也是建设美好乡村的应有之义。在乡村德治建设中,民风民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着乡村德治的实现程度。只有积极稳妥地推进民风民俗建设,引导农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和公共生活,才能培育淳朴、健康的新民风。在乡村治理中如果淳朴民风缺失,就会产生各种社会治理问题,如有些村民为蝇头小利突破社会道德底线,对村集体事务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个别村干部侵吞集体财产,损害集体利益。此外,民风建设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在乡村的传播。在不良民风影响下,少数思想觉悟不高的公民理想信念不坚定,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将封建迷信、宗教活动当成牟取钱财的工具,在农村地区行骗,给乡村德治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进入迈向现代化的转型期,面临着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相关问题,市场经济环境中金钱至上、享乐至上、损人利己等观念逐渐抬头,给乡村社会的淳朴民风带来冲击。一些人逐渐抛却了淳朴敦厚、与人为善、诚信待人的品质,道德冷漠、损人利己、投机取巧、爱慕虚荣等不良风气发展蔓延。如此一来,人际关系疏离、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日渐凸显,对公共生活冷漠、对集体活动漠视等现象的存在,给乡村德治建设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以家风建设和民风培育深化乡村德治建设
以家风建设画好乡村德治的“小圆”。家庭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基本单元,家风建设是影响乡村德治建设的“小圆”,家风好坏、家规对错等直接影响着乡村德治的实现程度。我们应高度重视乡村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以优良家风为乡村德治建设提供道德支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家风建设,建构与现代文明、时代风尚相融合的优良家风,以家风建设助推乡村德治。优化农村家风建设内容,挖掘传统家风中的与人为善、砥砺志向、厚德载物、讲求仁义、诚信待人等道德观念,将这些优良家风融入乡村家风建设;将平等、自由、开放、包容、公平等现代价值理念融入家风建设,打造具有新风尚、新气象的现代家风。
以民风培育画好乡村德治的“大圆”。民风是乡村德治的社会风气和文化环境,民风培育是影响乡村德治的“大圆”,只有培育健康淳朴的民风民俗,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德治。积极推动农村民风民俗建设,以淳朴民风、健康民俗促进乡村德治。首先,需建立民风民俗培育及引导机制。近年来,一些乡村地区天价彩礼、非法集资、封建迷信等现象有所抬头。我们应完善农村民风民俗教育和引导机制,以道德评议会、调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组织促进民风建设,培育健康淳朴的民风民俗。其次,需打造一支思想先进、素质过硬的农村干部队伍,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移风易俗、淳朴民风和文明乡风建设中的作用。
打造优良家风和淳朴民风相融合的“同心圆”。加强乡村德治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在乡村德治建设中,家风和民风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只有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才能为乡村德治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及文化环境。所以要将家庭道德治理的“小圆”和社会公德治理的“大圆”融合起来,打造相互促进的乡村德治“同心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和民风培育,将爱国守法、诚信自律、与人为善、敬业奉献等价值原则内化为广大农民的情感认同和价值信仰,形成优良家风和淳朴民风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 : 培养生态道德观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下一篇:让过年成为传播乡风文明的美好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