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智库研究 智库专家 通知公告 成果展示 道德故事 学会概况 专题活动 党建工作 会员服务 制度建设 政策法规 文化交流 文学艺术

文拘于格:文学圈子的隐忧

发布日期:2025-05-08 浏览量:2060 

“文拘于格,难显奇章。”文学,本应是一片自由的天地,是创作者们用心灵和文字构建的奇幻世界。然而,当文学圈子逐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时候,看似为写作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交流平台时,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写作进步的枷锁,带来了写作的退步。


 锢化模式:“文匠”的批量生产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文学创作的魅力在于独特的表达和创新的形式。然而,强大的文学圈子往往会形成一套固定的写作模式,如同流水线一般,批量生产着千篇一律的作品。
     在当今的文学市场,类型文学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以网络小说为例,玄幻、修仙、言情等类型作品层出不穷。这些作品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有着相似的套路。玄幻小说中,主角往往出身低微,历经磨难,获得奇遇,最终成为无敌强者;言情小说则多是霸道总裁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这种固定的模式让创作者们陷入了一种思维定式,他们不再去探索新的题材和表现手法,而是按照既定的模式进行创作。据统计,在网络文学平台上,每天新发布的玄幻小说中,约有 70%都遵循着相似的情节架构。这种模式化的写作使得作品缺乏个性和深度,读者在阅读时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在传统文学领域,同样存在着模式化的问题。一些文学奖项和主流刊物有着特定的审美标准和风格偏好,创作者们为了迎合这些标准,不得不按照既定的模式进行写作。某些先锋文学作品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却忽略了内容的深度和情感的表达。这种为了迎合而创作的现象,使得文学作品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文学圈子的形成和强大使得这种写作模式得以固化和传播。圈子内的作家、编辑、评论家等形成了一种相互认可的标准,新进入的创作者为了获得认可和资源,不得不遵循这些标准。久而久之,写作就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操作,失去了创新的活力。
    限制思想:“笼中鸟”的困局
  “思想自由是创作的灵魂。”文学创作是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需要自由的空间来孕育和生长。然而,强大的文学圈子往往会对创作者的思想进行限制,使得他们如同被困在笼子里的鸟儿,无法自由飞翔。
     文学圈子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创作者们如果想要在圈子内获得认可,就必须遵循这些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如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学作品必须符合圈子的价值宣传要求,否则就会受到批判和打压。这种压力使得创作者们在写作时不得不小心翼翼,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文学圈子内的权威和观点也会对创作者的思想产生影响。一些知名作家和评论家的观点往往会成为圈子内的主流,新进入的创作者为了获得认可,往往会盲目追随这些观点,而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某一文学流派盛行时,很多创作者会跟风创作,而忽略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和思想内涵。这种思想上的从众现象使得文学作品缺乏多样性和深度,无法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以美国的麦卡锡主义时期为例,当时的文学创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许多作家因为被怀疑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而受到迫害,他们的作品被禁止出版和传播。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文学创作陷入了一片死寂,创作者们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能创作一些迎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品。这种思想上的禁锢使得美国文学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造仿语言:“陈旧腔调”的延续
   “言为心声,语贵创新。”语言是文学创作的工具,鲜活、灵动的语言能够为作品增添光彩。然而,文学圈子往往会形成一套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创作者们陷入了陈旧腔调的泥沼。
    文学圈子内有着自己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标准,创作者们为了融入圈子,往往会模仿圈子内的语言风格。如在一些文学期刊和学术论文中,常常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式,以显示自己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这种语言风格在圈子内被认为是高雅和有深度的,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却难以理解和接受。据调查,有超过 60%的普通读者表示,他们在阅读一些文学期刊和学术论文时会感到吃力。
    文学圈子的传承和延续也使得一些陈旧的语言表达方式得以保留和传播。一些经典作品中的语言风格被奉为圭臬,创作者们在写作时会不自觉地模仿这些风格。在古诗词创作中,很多创作者会刻意模仿古人的用词和句式,使得作品缺乏时代感和新鲜感。这种对陈旧语言表达方式的依赖,使得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脱节,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学圈子中的语言传播和交流方式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在圈子内部,作家们往往会使用一些行话和术语进行交流,这些行话和术语在圈子外很难被理解。这种语言的封闭性使得文学圈子与外界的交流受到阻碍,不利于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例如,在学术性的文学批评圈子中,大量使用诸如“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符号学”等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犹如天书。作家们在创作时,如果过度依赖这些专业术语,就会使得作品变得枯燥乏味,失去了文学应有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这种对新语言的排斥,使得文学作品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失去了与年轻读者的连接。

 脱离时代:“旧镜”难映新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作品应该反映时代的特色和社会的变迁,成为时代的镜子。然而,强大的文学圈子往往会使得创作者们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准确地展现时代的特色。
     文学圈子内的创作者们往往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里,他们与现实生活的接触较少,对社会的变化和人民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入。一些作家长期生活在大城市的文人圈子中,他们的作品往往只关注城市中少数人的生活和情感,而忽略了广大农村和基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这种脱离现实的创作使得文学作品无法反映社会的全貌,失去了时代的特色。
     文学圈子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保守性。圈子内的作家和评论家们更倾向于关注过去的文学经典和传统的文学价值,而对当下的时代变化和社会现实缺乏敏锐的感知和关注。在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在一些文学圈子中,作家们仍然热衷于创作一些以历史题材或传统主题为内容的作品,对现代科技、网络文化、人工智能等新兴事物缺乏深入的探讨和表现。据统计,在某文学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中,以现代科技为主题的作品仅占总作品数量的 10%左右。这种对时代特色的忽视,使得文学作品与时代脱节,无法真正反映当代人的生活和思想。
     如今中国城市化变革巨大,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代,但在文学作品中却很少得到充分的展现。很多创作者仍然停留在写“我的父亲母亲”,写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写过去工作生活的感受。没有深入了解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生活变化、关注改革开放的拓荒者和创造者、城市新移民的困境等问题,使得文学作品无法真实地反映这一伟大的时代变革的强音。这种对时代特色的削弱,使得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失去了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文学圈子的强大看似为写作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但实际上却在多个方面导致了写作的退步和落后。新文学应该警惕文学圈子带来的负面影响,鼓励创作者们打破圈子的束缚,追求自由、创新的写作,让文学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真实地反映时代的特色和人民的心声。(欧歌)

03B0B94DAD4220EEA89F81EECC5CA3FD.png


文章来源:本站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哥哥,我永远不会让你成为孤魂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