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齐飏:践行“五个扎实” 绘制壮美画卷
发布日期:2021-04-30 浏览量:2600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五个扎实”新要求。4年来,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方向,攻坚克难,奋勇前行,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聚焦“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目标,强化开放引领,突出创新驱动,加快绿色发展,推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科教振兴,谱写“十四五”广西发展新篇章,为建设壮美广西、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一、补齐产业、创新短板弱项,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广西发展的短板在产业、弱项在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打好“组合拳”,让创新能力提起来、产业强起来,推动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是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累计投入1.78万亿元实施三批共447项“双百双新”项目,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产业链大提升促进产业大发展。要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聚焦“三大三新”“双百双新”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三企入桂”,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过去几年,我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深入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出台“广西科改33条”,全区创新活力得到极大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要持续深入开展科技强桂行动,打好重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改革是引擎、是源泉。近年来,我区深化电力、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和投融资、行政审批、商事制度、科技等重点领域改革,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发展活力持续焕发。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稳步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把创新成果更好转化为经济发展实效。
二、走活开放发展这盘棋,打造开放合作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西发展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要立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打造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我们要高水平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加快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加快互联互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近年来,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积极推进海、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发展,加快打通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经济脉络。要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的机遇,深入推进与东盟国家的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努力把新通道建设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国际大通道。
加速融合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变化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为我区强化与东盟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要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等重大契机,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化同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产业合作、人文交流,共建跨境经济合作区、产业园区等,探索“飞地经济”合作新模式,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国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加强平台建设。连续成功举办17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成为中国—东盟重要的开放合作平台。要创新工作举措,通过“实体展+网上展”等方式,打造“永不落幕的东博会”,进一步提升“南宁渠道”国际影响力。高水平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好用好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平台,加快建成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打造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高地。
三、持续塑造“形实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要在大力塑造乡村“形、实、魂”上持续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治理优的广西乡村振兴之路。
做好衔接工作。经过这几年持续攻坚,广西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国家组织的考核中取得“五连好”佳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优异答卷。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特色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等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做好政策、工作、机构队伍等衔接,实现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发展乡村产业。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这些年,我区创新发展县级“5+2”、村级“3+1”扶贫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7.3%,但总体上还处于培育发展期,技术、管理、设施、营销等短板还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提档升级。要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谋划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一批产业园、科技园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动产业特色化、品牌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融入产业链条,让农民更多更公平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推进乡村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乡村建设,规划先行。要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好以“两高两道”沿线为重点的村庄风貌改造。开展新一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和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文明传承、文化繁荣。
四、擦亮生态优美金字招牌,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我们要牢记总书记谆谆教诲,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重在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我区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森林覆盖率等稳居全国前列。应该看到,缓解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非一日之功。要把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底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绿色生活、绿色消费行动,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加快绿色经济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应有之义。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产业,切实降低能源依赖、减少污染排放,持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不断彰显金山银山的“价值”。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全力打造绿色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打好“绿色牌”“长寿牌”“富硒牌”,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生态服务业,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新业态。
健全生态保护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等制度,形成权责明晰的落实体系、齐抓共治的工作机制、动真碰硬的考核体系、严密有效的执法体系。要把制度建设、法治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持续深化体制改革,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五、交出民生幸福答卷,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这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基本前提。2019年,我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328元,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562元,同比增长5.3%。但是,我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比较大。要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节不同群体的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确保人民收入稳定增长、差距逐步缩小。
提高民生建设水平。自2008年起,自治区每年把为民办实事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推进。今年预计投入707亿元,创历史新高。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深入实施民生工程,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统筹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公共治安、生产安全等工作,努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好,把民生好事办实,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和对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基层治理创新,不断提高治理能力水平。深入开展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上一篇 : 徐向东 陈玮: 境况与美德
下一篇: 林柏成:以“五个必须”助力“政治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