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智库研究 智库专家 通知公告 成果展示 道德故事 学会概况 专题活动 党建工作 会员服务 制度建设 政策法规 文化交流 文学艺术

李子涛:多元化发展广西乡村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推动乡村共同富裕

发布日期:2022-11-14 浏览量:2762 

     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必须自觉以“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精神为指引以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为遵循,以多元化发展乡村民族文化特色产业为契机,自觉勇担历史使命,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勇毅前行、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勇做以乡村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促进乡村共同富裕,助力建设壮美广西的奋斗者,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广西答卷。

一、以强乡村民族绿色产业意识筑就兴村共富梦

广西乡村民族特色产业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优先,因地制宜、因材施策、灵活多变、有的放矢等原则,发展民族特色绿色产业。

(一)继续强化做强甘蔗产业品牌意识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但在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现阶段,广西蔗叶还田比例仍小于7%,配方施肥的比例仍低于25%,地膜材料和保墒技术的覆盖率仍然低于4%,严重影响甘蔗作物和蔗糖产品的产量水平;同时种植品种单一,新推广品种比例小,甘蔗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机械化种植低,广西蔗区机播率约27%,机收率约4.5%,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约22%,但在收获环节只占0.5%。应继续充分利用独特优势实现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产业链、科技链、销售链上下功夫,加快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同时成立甘蔗专业培训班,在种植、护理、研发、销售等方面培训农民、专业骨干等人员,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在产学研科技方面实现攻坚克难的同时,也需要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上实现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质量。如需要从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态度观念、精神境界的内生动力上入手,增强农民对种植的态度信心、思想观念上注重教育引导,把农民淳朴的思想、勤劳的特质充分挖掘调动起来并加以运用到科学的管理之中,多元化融合发展,起到凝心聚力、团结统一的方式方法作用。广西很多产业的失败教训是深刻的,不是因为技术的问题,而是存在不科学的管理问题,也就是人的思想、态度问题,如果我们的群众思想跟不上、价值观念不更新,没有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遇到问题彷徨失错、精神定力不强、坚守精神家园、顽强拼搏的尽头不足,那么我们做什么都是徒劳的,地方政府在这方面也很容易忽视,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农民弥补民族精神文化不足的现象,才能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真正做强具有广西民族文化特色的甘蔗产业品牌,促进乡村振兴、农民富裕。

(二)拓宽做好具有民族特色茶产业发展思路

广西阳光充足,雨水充沛,适合发展种植茶产业,目前共有13个市49个县(区)种植茶叶,主要生产绿茶、红茶、黑茶(六堡茶)和花茶。有资料显示,2017年绿茶、红茶和黑茶的产量占广西茶叶总产量的98%。茶园面积、总产量与总产值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但近几年来总体上增长相对较慢,如2015年绿茶产量占比为42.30%,较2010年的75.68%降低了33.38%;黑茶产量在2010年和2015年的比例分别为20.27和19.05%,几乎无明显变化。对此,除了向全国有种植茶产业经验的地方学习取经之外,广西要进一步拓宽做好具有民族特色茶产业发展思路,重点把广西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茶文化产业,发挥地方特有的不同民族文化元素,走广西民族特色茶文化产业之路,如融入壮族的三月三“排哥节”、苗族的“跳坡节”、彝族的“火把节”、仡佬族的“吃新节”等不同文化特征的元素融入其中,展现广西各乡村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风情,并结合广西的山山水水融入其中,打造人淳朴热情、水清澈纯净、山优美如画的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优质茶产业,使人喝了此茶记忆犹新、印象深刻、流连忘返,做成具有广西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的茶产业化发展品牌。

(三)做强做大猕猴桃民族文化产业文章

在我国,猕猴桃分布很广,北方的陕西、甘肃和河南,南方的两广和福建,西南的贵州、云南、四川,以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各省都有。广西也是猕猴桃的主要产区之一,目前广西猕猴桃主要有:南丹红阳猕猴桃、乐业猕猴桃、武植3号、中华猕猴桃,需要做强做大猕猴桃民族文化产业还需要做到:一是充分利用广西山多的地理优势与光照条件充足特点,聘请猕猴桃种植专家在全区加大调研哪些乡村适合种植猕猴桃,对症下药,统筹安排落实,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不断引进新品种、新产业,扩大种植规模,加大研发投入,坚持产业出题,科技答题,推动猕猴桃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充分吸收八桂大地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衍生出一系列特色的猕猴桃民族文化品牌专利,把各乡村中特有的民族文化特点充分挖掘出来,把猕猴桃市场需求与民族精神文化元素紧密融合,通过猕猴桃民族文化产业让人民钱袋子鼓起来,又让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文化内涵发展起来,做好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猕猴桃产业化,逐渐使乡村民族文化特色产业振兴,实现乡村共同富裕之路。如猕猴桃的汁沁人心脾、吃起来爽口美味的特征,与八桂大地各族儿女勤劳的智慧、辛勤的汗水、淳朴的民风相融合,才能种植出硕果累累、美味爽口的猕猴桃,这些产业与八桂大地的民族农耕文化息息相关,不断丰富发展着伟大创造和伟大奋斗精神基因,是绵绵不息的中国精神的生动再现和表达。

二、以数字引领乡村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实现科技兴村梦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建设,而乡村振兴建设落实落地又必须具有勇于求变的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才能在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共同富裕中育先机。

(一)做好数字乡村建设,打造“互联网+民族文化产业”工程

有数据显示,2020年广西数字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总量达到7267亿元,相较2019年增长了10.22% ,占广西经济的32.8%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广西数字经济企业共有1.45万家,同比增长11.68% ,从 2019 年的1.1万家发展至2021年的1.45万家,年均增长率约为15% ,这为广西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和机遇,把广西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与数字乡村发展结合起来,可全力打造互联网+民族食品+民族工艺的发展模式,做强具有广西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优化全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资源,建设智慧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数字化乡村、科技融合乡村,实现科技下村、科技兴农、科技兴村,使民族食品如辣椒、包菜、玉米、芋头、洋葱和民族工艺如壮锦、绣球、刺绣、南珠、坭兴陶、手袋、背包等产品具有科技与手工相结合,实现打造产品品质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出村进城的产业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二)做强做大“互联网+民族特色美食文化”产业

广西民族特色美食文化非常丰富,人口5012多万,境内生活着壮、汉、苗、瑶、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族等2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有1880多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7.52%。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美食,这些美食是优秀民族饮食文化的精华。针对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美食特点,要统一谋划行动,又需因地制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挖掘全区各村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美食或食品,共同探索“互联网+民族特色美食文化”的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一体化模式。如对民族食品中的粽子、粉等各种民族文化特色美食进行深加工,依托全区特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胜地、网络直播带货等不同方式,向全国推广销售,价格公道,可口美味,服务热情,力争做成具有广西地方风情的民族特色美食文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三)做精做优“互联网+民族特色医药”产业

广西中草药物种基源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有丰富的桂产地道药材如罗汉果、八角、肉桂、蛤蚧、鸡血藤、广豆根、田七、青天葵、千年健、巴戟天、金银花、穿山甲等;全国400多种常用中药原料药材中有70多种主要来源于广西,其中10多种占全国总产销量的50~80%以上,罗汉果、鸡血藤、广豆根等更高达90%以上。广西具有明显的民族医药资源优势。而且广西不是单一民族的医药,包括壮医药、瑶医药、苗医药、仫佬医药、毛南医药、侗医药、京医药等,各民族医药又有丰富的诊疗技法与验方,具有明显的医源优势,可以综合利用、优势互补。应发挥这些优势加快发展融壮医药、中医药与西医药相结合的民族产业化发展的特色之路,统一谋划成立专门的农民种植培训班和民族医药产业公司,以“互联网+民族特色医药”产业模式,融价格公道、政策灵活、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统购统销服务于一体,使农民无后顾销售之忧,鼓励农民大胆地干、大胆地闯,做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具有民族特色医药的广西品牌企业。

  三、以“三勤”干劲推动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实现兴业富民梦

新时代壮美广西的建设者和奋斗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心决心恒心,勇担乡村振兴使命,勤勤恳恳、不辞劳苦,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共同富裕新篇章。乡村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振兴关键在人,充分调动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够创造人间奇迹。

(一)勤恳谋事,铸造广西新时代民族特色产业主力军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92.5万人,有2.5万名农业科技人才、1.28万名高技能人才活跃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培育了高素质农民14.6万人,已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使他们成为了广西新的乡土人才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2016年以来,广西创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339个、县级示范区873个、村级示范点超过1万个,各级示范区拥有农技人员2.1万人,引进人才1.4万多人。对此,铸造广西新时代民族特色产业主力军,一方面按照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结合乡村民族特色文化发展的实际,全区要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黄文秀式好青年、好干部、好人才,勇做乡村民族特色文化发展振兴的实践者和生力军。另一方面全区各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要结合本村实际灵活运用“三企入桂”、对口支援等政策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振兴乡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带领村民走村集体产业化发展的共富之路。

(二)勤恳创业,创造广西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群系

有资料显示,广西人才平台竞争力居西部地区第6位,居全国第25位,显示了相对弱势,而广西人才贡献竞争力居西部地区第7位,居全国第26位,显示了此项指标在全国的相对弱势。目前广西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研发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三种类型人才稀缺,应发挥广西在人才发展态势竞争力、人才数量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弥补广西在人才结构竞争力、人才贡献竞争力等方面的短板,才能整体提升广西的人才综合竞争力,而创造广西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一方面成立专业技术服务公司。想方设法吸引全村青壮年劳动力留在村里发展,各村根据实际成立类型不同的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培训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术、团队服务意识“三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如装修技术等),积极对外宣传,承揽项目,推进全村民族特色文化振兴发展,村民发家致富。另一方面成立现代特色农家乐。打造休闲、旅游、服务、吃住、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家乐,成立村级厨师培训班、娱乐服务专业团队,把全村各家各户闲置的空闲房间用于游客住宿,各村结合自身实际打造特色农家菜,如烤全羊、牛肉汤、白切鸡、柠檬鸭、五香扣肉等,坚持各村的民族特色文化菜谱要极具个性化、丰富多样发展,不能雷同,才能吸引留住游客,品牌才能打响。同时结合本村各自民族特色文化传统发展的历史,做好如唱山歌(侗族大歌、壮乡山歌)、跳民族舞、拔河比赛、火把节、吃新节等节目表演,丰富文化娱乐生活。

(三)勤恳宣传,为广西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合作营造良好氛围

《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发展报告》表明,广西移动互联网用户4450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89.7%,低于全国(94.2%);手机上网用户4439万户,同比增长7.9%,增速全国排名第2;手机上网用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为8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2.2%)。广西本地互联网应用发展情况主要表现在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2421万,网民使用率为80.5% ;互联网教育用户规模达1295万,较2018年增长102.7%,网民使用率为43.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西全区中小学“停课不停学”,互联网教育用户规模迎来暴发式增长。对此我们应充分通过互联网教育等不同技术手段进行勤恳宣传,主要利用网络直播、网络宣传推广等信息技术手段,宣传本村的特色,吸引游客、吸引商家前来投资入股合作。比如自然风光优美的村庄可吸引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旅游拍摄等,同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VR虚拟技术等不同手段宣传推广,实现数字化农村经济和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发展,既保留了传统民族文化特色,又实现了创新发展,是破解当前广西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困境的必由之路。

(作者:李子涛  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智库专家、广西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文章来源:本网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黄夏 生忠军:以数字技术赋能新时代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