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榕:问祖寻根,华夏文明探源(一)
发布日期:2021-05-21 浏览量:2472
编者按:
这个国家历经磨难,但从来不怕磨难。
这是一位久经磨难唯一不死,永远也不会被打垮的伟大英雄!他的名字,叫做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惟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中国曾经被打败,但中国文明从未被摧毁!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一个中国人要知三个常识,一是像知道父母是谁一样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始祖是谁?二是要知道中国太庙在哪里?三是要知道中国几千年来用什么经世治国?
屹立东方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为什么绵延不断、灿烂辉煌?其内涵在哪里?每一位国人都应了解。
了解国情,知己知彼,方能增强文化自信,方能加油鼓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一位国人都应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一、令人费解的世界古文明
文明成熟的标准是什么?答案是:第一,必须有文字;第二,必须有城市式的居住方式;第三,必须有青铜器。所谓有青铜器就是必须有金属冶炼,青铜的冶炼熔点很低,人类最早能冶炼青铜器就是能冶炼金属的初步了。
我们常说的“四大文明”是哪四个?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
第一名是巴比伦文明,就在现在的伊拉克。说得更全面一点叫两河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西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那是人类最早发现文明的地方,也是文明最早成熟的地方。其文明高度成熟的时候,中华文明仅仅初露曙光。
古巴比伦文明遗址
第二名是埃及文明,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今中东地区)。距今约7400多年前,以法尤姆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城邦进而形成国家。5150年前(约公元前3150年)南北埃及完成统一,并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大一统国家,其朝代延续并更迭长达三千年之久。
埃及堪称世界古国中的古国,有着旷古悠久而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有着一套完整的文字系统、政治体系和制度,以及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古希腊、古罗马、犹太等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三名照理应该是印度文明。它起源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故以此命名。
印度文明究竟何时出现难以确定,粗略的估计应早于公元前3000年,其城市遗址,包括卡利班甘、哈拉帕和莫亨焦-达罗这三处主要遗址,都紧靠印度河或其支流。
但是由于这六、七十年来印度的考古发现很少,中国的考古成果较多,于是就有人在国际上把中华文明说成了第三名。
第四名才是中华文明,也叫华夏文明。她以礼乐为制度、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汉语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上一脉相传。
今天的伊拉克很少能够看到巴比伦文明的遗存,虽然文明古老,但是它没有任何存档,而且几千年来永远是战场。所以他们自己也搞不清古代的东西是什么了。
埃及文明在埃及则是另一种情形——如今连什么是象形文字都不懂。更严重的是,在埃及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法老的后裔,金字塔时代的后裔在哪里?血缘都找不到了。
那么印度呢?印度表面上看起来还在,都有遗留,但遗憾的是他们无数次的中断、无数次的灭亡,而且连这个过程都没有人记述下来。他们的历史已不清晰,《大唐西域记》里面歌颂的13世纪鼎盛的佛教在印度已经消亡了。现在他们的佛教是倒传进去的。
再来看中华文明。我们很难设想一个地方还有一些孩子,能够很正常地朗诵着2500年前的老人家的话,诸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但是这在中华热土上真正发生了,所以这是一个从5000年前进入文明以后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
这四个古文明我们不管中国是第三名还是第四名,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不中断地发展到今天,比较完整,没有灭亡的只有一个文明,就是中华文明。
然而,真正有可能把中国的名次往前推的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址是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和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文化。
中华文明
二、令人惊奇的考古发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同时也神秘莫测,说神秘莫测是因为中华文明的起源现今没能搞清楚。历代长期以来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而后逐渐向全国蔓延;在近现代考古发现黄河流域只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长江流域(三星堆、良渚文化)以及辽河流域(红山文化)同样是中华文明的原始起源地。
良渚古城位置图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3届会议上,我国申报的“良渚古城遗址”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文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杭嘉湖平原西南部,在天目山余脉的一块谷地里,遍布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瓶窑、安溪三镇,面积约30平方公里,年代距今约5300年至4500年,1936年于良渚发现并开展发掘,按惯例即以此地命名。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又相继发掘了吴家埠、反山、瑶山、庙前、汇观山、莫角山、塘山等遗址,有祭坛、大型礼仪址、防洪遗迹、贵族大墓等,其等级之高、规模之宏大、遗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最著名的是位于莫角山的良渚古城,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是“最古老的杭州”。其遗址内有个莫角山宫殿区,它位于良渚王国的中央,占据了古城1/10的面积,堪称中国最早的宫城。莫角山土台的总土方量,与古埃及的大金字塔相当。更形象的说,莫角山宫殿区是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也是规模最大的史前宫殿区。
大莫角山台基复原图
我们熟悉的明清北京城是“宫城、皇城、外城”的三重结构体系,而良渚古城由皇城、内城、外城组成——这和后世都城,几乎一样。
良渚古城是中国迄已发现的五千年前规模最大、功能结构最完备的城址,被中国考古学会前理事长张忠培先生称作“中华第一城”,比之前确认的黄河流域文化遗址二里头还早一千多年。良渚遗址是中国考古时间最长的伟大遗址之一,填补了历史文献鲜有记载的史前文化空白,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2016年,在良渚古城的外围又发现了比大禹治水还早一千多年的大型水利系统。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水利系统,占地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利工程,目前共发现11条水坝,蓄水量相当于3个西湖,也是世界最早、且同时期规模最大的防洪水坝系统,堪称“世界第一坝”。
良渚文化距今5000多年,为中国以及该地区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认同、社会政治组织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同时揭示了从小规模新石器时代社会向具有等级制度、礼仪制度和玉器制作工艺的大型综合政治单元的过渡,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比中国最早的朝代夏朝要早几百年。
世界遗产委员会则给良渚古城遗址的评价是: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代表了中国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的空缺。
良渚遗址
无独有偶。在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发现了另一处古城遗址——三星堆古遗址。1929年的一天,广汉市月亮湾的农民燕道诚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开挖水塘时,发现一个大坑,里面堆满了各种玉器、石器。从此呢这样的一个轰动世界的文明遗址被揭开了。
该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保存有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这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三星堆遗址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文明从发现开始就一直牵动着世人的神经,随着考古学家对三星堆文明考古的逐渐深入呢,带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未解之谜。
其一是发现了一座青铜神坛,整个青铜神坛共分为四层,最下面的一层是兽形的底座,是整个神坛的基座;第二层是四个人,他们面目威严肃穆,背后是正发散着光芒的太阳;第三层是高山,四座山峰相连;最上面的一层是最神秘的,一个方形的匣子,匣子镂空雕刻着五个古蜀人。
青铜神坛
其二是发现了一个青铜人首鸟身像,这件人首鸟身像据说是代表的就是华夏的木神句芒,主管树木的生根发芽。传说它是华夏共祖之一少昊的儿子,他管辖的部落里以鸟类为图腾,凤凰的形象便是由他的部落演变而来的。
青铜人首鸟身像
其三是青铜神树。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其中修复最完整的一棵,是全世界已发现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这棵青铜神树高达3.96米,由树干和树座组成,共分三层,每一层有三根树枝,一共是九根树枝。
高达3.96米的青铜神树
随着越来越多的考古发发现,三星堆与中国最古老的神话书籍《山海经》居然是相通的。首先是青铜神树,和山海经里的扶桑树描述是一模一样的。扶桑树有什么呢?“扶桑若木,一根大木头,九居其下,一日居其上。”
《山海经》中记载的扶桑树
三星堆出土的这棵青铜神树如果是完整版,正好对应了《山海经》中扶桑树的一日在上,九日再下。
关于青铜人首鸟身像,在《山海经·海外东经》中有记载:东方句芒,人面兽身,乘两龙。
此外,《山海经》中还记载到美洲大陆存在过几条山脉,经过外国地理学家实地考察,几年后发现了这几条隐藏山脉,与书中描写一致;书中记载到曾经的大陆是一体的,而这与现代地理学家提出的观点是一致的。甚至有外国学者提出:这是一本最早的世界地理杂志,中国人最早写出来。
上古奇书《山海经》值得一读
还有一个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起始于5000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属新石器时代文化。经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体为5500年前。目前已经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
此外,还有一处遗址值得一提。该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石峁村的一处山峁上,名石峁古城,其遗址规模已达425万平方米,是中国目前已知的史前最大城址,年代跨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800年,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
石峁古城一经发现,就被一众考古学家冠以“石破天惊”“横空出世”式考古发现。这不仅在于石峁古城拥有宏大的建筑规模、多层结构的社会组织体系,更在于其在历史文献上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但却成为中国上古史当中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一个BUG级存在。
三、令人赞叹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这是中国人的常识。然而,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因为河南安阳殷墟才发现了作为物质文明标识的金属和文字,即青铜器以及铭刻有文字的甲骨文。因此,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早已被列入了世界遗产。而今,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被发现,特别是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良渚为代表的中华文明,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和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一道,都进入了世界上距今五千年先后开始出现的被考古学家们称为“城市革命”的第一批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与社会之列。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而今,良渚古城遗址、三星堆遗址、红山文化遗址等将中国新石器时代这一被远远低估的时代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诉说着来自五千多年前的文明,这不止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
古史传说中大致与良渚文化时期在时间与空间上属于无文字记载的时期,因此,学术界将其归属于传说时代。但良渚人究竟是古史传说中的哪一支部族或方国呢?我们也来考证一下。
在良渚文化玉器上有一个非常神秘的图案不断地反复出现,这个图案的形态特别像一尊英武的战神,不由得使人联想到好战的蚩尤。古史传说中的蚩尤是中国东南方的蛮夷,非常英勇好战,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不断地与其它的部族发生地盘争夺战,屡战屡胜,被尊为战神。但是当他与中原南下的黄帝部族开战时,终于失手。这一则传说与良渚文化的族属、地望和传说极其吻合:良渚文化中石钺非常发达,表明良渚人也好勇强悍;蚩尤战争节节胜利之时,也正是良渚文化非常发达之时;而蚩尤最终被黄帝打败的时候,又正是良渚文化衰败的时候;传说中的蚩尤其它的几个部落联盟同属东夷集团,居于山东和长江三角洲一带,它的分布范围包括了良渚文化的所有地域,因此,强悍的良渚人应该就是九黎族中的一支。
良渚文化考古确认距今为5000多年,但依据专家们对良渚古城和城内宫殿的研究推论,当在12000~6500年间,处于没有历史记载阶段。到了公元前4664年才开始有这个地区的历史记载——越人和吴人这两支部族在良渚文化地域范围之上登上了历史舞台。吴和越是属于同一个部族的两个中心,他们应该就是九黎族的后裔。
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发掘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项课题。良渚文化的发现让人更加确信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诞生于距今6500年之前。
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良渚文化原有认识,标志10000年前的良渚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化发展阶段。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国境内的1万年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史的圣地。
同样,三星堆文明见证了中国神话起源。考古工作者连续发现了多个古蜀人的祭祀坑,在这座宝藏中发掘出许多世所罕见的青铜器、玉石器、金器。特别是其中的青铜雕像,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姿态各异,形体巨大,带有浓厚地方色彩。出土真人大小的青铜人和人头雕像,都是全国——甚至是希腊、埃及等地区之外首次发现,而金杖、黄金面罩这些传统上被认为是西方独有的文物,也在这次发掘中出土,刷新了人们的认知。这次考古大发现,正如时任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的童恩正教授所说:“这简直是一个世界奇迹!”
然而,这次发现的意义还不仅限于此。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批三星堆出土文物的研究分析,文物考古工作者终于能够确认,早在4000多年以前,在四川就已经有一个高度发达的蜀文化存在,其文化内涵“既不同于以鼎、鬲、鬻等三足炊具为特征的中原文化,也不同于以彩陶文化为主的西北文化和以玉龙文化为主的东北文化,很可能是具有国家雏形的古代蜀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未完,待续)
(作者系道德智库研究员))
上一篇 : 唐 榕:问祖寻根,华夏文明探源之(二)
下一篇: 欧建雍:加快社会组织智库创新发展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