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的古棠经验
发布日期:2022-12-14 浏览量:2699
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棠村位于马山县古寨瑶族乡人民政府东南面。全村共有589户,2178人,居住着壮、瑶、汉等民族,共有党员47人。全村总面积23850亩,石山面积22448.9亩,耕地面积1131.1亩,人均耕地面积0.56亩,是典型的九分石头一分地的喀斯特地貌。近两年来,古棠村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先后荣获2021年6月马山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荣获自治区先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四星级”评定、2021年12月南宁市文明村镇、2021-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村等称号。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晓梅同志光荣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村第一书记武汉大学博士生周理,被群众誉为全年无休的“博士书记”。
2021年9月11日,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民族团结工作研学基地在古棠村挂牌之后,多次派出智库专家深入古棠进行调研,为古棠村乡村振兴提供力所能及的定向把脉服务。梳理了古棠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在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方面,从抓疫情防控、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网格化管理等工作入手、切实推进村民自治、法治、德治高度融合,不断探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路径和方式方法,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点和关键,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资源匮乏型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进而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
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古棠村之所以成为2021荣获自治区先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四星级”评定,主要缘于发挥带头人的作用,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领导班子和骨干力量,带动一部分党员干部在资源缺乏的土地上壮大村级产业的先行先试、率先蹚路,为党建引领乡村建设提供坚强保障。2017年8月,潘晓梅当选为古棠村党总支部书记之后,为摆脱贫困,她坚定:“在九分石头一分地土地上腾出个样子”。于是潘晓梅带领群众养殖瑶山生态鸡等。短短两年时间,通过发展瑶山生态鸡养殖,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9万元。为发展村里的养蚕产业,潘晓梅四处奔走,想办法解决产业发展时遇到的资金、厂房等问题。在种桑养蚕初见雏形;瑶山生态鸡养殖渐成规模……,古棠村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底不足2000元,到2021年达1万元以上,古棠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潘晓梅成为南宁市最美巾帼奋斗者、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获“2021年度广西三八红旗手”,党的二十大代表等荣誉。
2021年,武汉大学博士生周理到古棠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来到琴榜屯的第一天,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党建引领作为驻村帮扶的第一发力点,发挥村民主动性,激发持久内生动力。”“怎么挖掘琴榜屯现有资源?”带着这个问题,周理开始首轮走访入户。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有不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看着那一张张落寞的面孔,周理吃不下、睡不着:总要找出什么法子,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他利用村里闲置的农房,置办成简单易操作的小工厂,打造“琴榜山”系列特色产品,让种瓜、种豆、养蚕、酿蜜成了村里的热门产业。鼓励留守妇女积极入厂劳作,既方便她们照顾老人和孩子,又能在农闲时就地就业,增加一份收入;每到节假日,他还东奔西走拉赞助,为老人准备礼物、添置生活用品,赶上有老人过生日,他还组织大家热热闹闹地分享蛋糕和长寿面;每逢寒暑假,他就想方设法招募支教老师和志愿者来村里任教。在他全年无休的带领下,古棠村村民家门前道路硬化好了,手机信号有了,生活水柜也维修好了,产业路产业水柜开工建设了。周理用一颗真心,换一片真情,这颗纯粹的心被古棠村村民所接纳,他忙碌的桩桩件件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这种精神如春风化雨,悄然无声地凝聚成乡村建设的伟大力量。
二是坚持“党建+网格”的乡村治理模式。全面压实乡村治理主体责任,落实属地管理,以乡党委书记为总网格长,包村副乡长为网格长,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屯长(党员群众骨干、乡贤等)为网格员的五级网格共同承担乡村治理责任。建立多部门联动协作,群众自愿参与机制。逐步深化基层网格化管理,联动组织、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把56名乡贤、26名党员和1名联系服务政法干警融入网格中,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网格化管理。截止2022年10月,全村网格员深入村屯收集社情民意25条,排查整治各类社会治理突出问题2个,为群众跑腿代办各类业务8项,为群众办实事10件。2022年11月22日,古棠村拉怀屯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项目正式动工建设,项目用生态的方法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为乡村污水处理带来新的路径。古棠村第一书记周理说:平时村民家里的厨房污水、洗浴污水等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要么排在巷道上,要么排入水沟里。天气热时,又脏又臭,味道难闻,也容易滋生细菌和蚊虫,影响村民健康。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后,污水不仅得到了治理,还能够改善环境,发展产业,通过这个项目,不但能够改善人居环境和保护生态水源,同时把污水处理的这个地方变成我们的一个科教文卫基地和一个湿地公园,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如今,走进古棠村,耳边传来当地传统的剪刀歌,动听的歌声讲述着瑶乡新变化
三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体系。古棠村坚持自治促进自我管理,以法治优化公共服务,以德治推动乡风文明,以智治彰显乡愁乡情。建立村民协商自治机制,由村党总支部牵头切实强化党组织在村民自治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搭建以支部为核心、村委会、监委会和村级“一组两会”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村民自治平台,完善修订村规民约,成立治安巡防队、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建设法制宣传广场,开展“最美屯”“最美村民”等系列评比活动,大力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和法律知识,邻里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高价彩礼得到有效遏制,厚养薄葬、新事简办等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一桩桩好事,一桩桩新鲜事不断在古棠村频频上演。2022年10月1日,身着靓丽民族服饰的脱贫户代表与驻村党员干部、帮扶责任人、南宁市小小志愿者、古棠小学琴榜山女子足球员代表等一起带上五星红旗出发,小心翼翼地爬上村里的最高峰琴榜山,站在充满生机的青山上,现场一片欢腾,大家用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3岁生日。雄壮的歌声响彻在绿水青山、金山银山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琴榜山顶冉冉升起,大家神情庄重,高唱国歌,以简单朴实的方式向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四是运用“贝侬+乡贤”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法。依托人民调解组织,成立“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积极探索“贝侬+乡贤”调解方法,推广应用“枫桥经验”,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治理在源头。2022年截止10月底,全村共接访群众15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件,多年来无越级上访人员,实现矛盾不出村不上交工作目标。古棠村拉筒屯80岁的潘爱煌老人,女儿远嫁,两个儿子到邻县上门,家里只剩她一个孤寡老人,老人一户与屯里关系不睦多年的情况,让村支书潘晓梅皱紧了眉头。2012年,拉垌屯群众自筹资金建设了从古棠村委到拉垌屯约3公里的村道,这条道路的使用权,除了潘爱煌老人户不能从此路通过外,屯里的人都可以通过。原因是,当时在建这条村道时,潘爱煌老人户没出一分力也没出一分钱,所以屯里的群众遂不让潘爱凰老人的子女享受“成果”,使得潘爱煌老人的子女,每次要回屯看望老人时,只能半夜趁村里人熟睡之后偷偷溜回家,致使矛盾持续了很多年。潘晓梅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决定化解多年来潘爱煌老人户与屯里群众间的矛盾。她利用晚上时间,和几个村委成员一起多次深入拉垌屯召开全屯群众会议,从情、理角度耐心调解,最终,这起矛盾圆满落幕。潘爱煌老人的儿子感激地说:多亏了潘书记和几位村干队干,矛盾才得以解决,我们家和全屯的关系又和好如初了,真的很感谢党和政府!”
总之,古棠村的“和美乡村”建设实践,通过党建赋能、书记引领、三治融合、创新模式机制等的有机联结和共同作用,开创出和美乡村治理的全新格局,提升了基层社会的文明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值得学习和借鉴。
(作者:广西社科联常委、 广西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会长)
文章来源:本网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 李银河:中国正在发生静悄悄的性革命
下一篇: 黄夏 生忠军:以数字技术赋能新时代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