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智库研究 智库专家 通知公告 成果展示 道德故事 学会概况 专题活动 党建工作 会员服务 制度建设 政策法规 文化交流 文学艺术

欧建雍:道貌黯然的“德行”成为社会“祸害”

发布日期:2020-03-18 浏览量:2498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的共同工作、生活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罪莫大于无道,恶莫大于无德,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有道德,就是要看他的“道德品行”,也就是“德行”。“德行”正则人正,“德行”斜则人歪。当今的中国道德问题不容小视,各种道德败坏行为屡见不鲜。于是国民呼吁拯救道德,社会上各色各样的道德教育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然而,社会上的一些道德教育行为不注重内涵,而是流于形式的道貌黯然,甚至有些活动是挂羊头卖狗肉,以“德”谋利祸害很大。

  记者近日采访了全国优秀社科专家、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会长欧建雍,他对当前的道德问题和一些不端“德行”阐述了自己的体会。

  社会进步,产生道德认识误差

  人作为社会性的生命,不仅具有物质需要,也具有精神文明需要。人的物质需要的满足是精神文明需要发展变化的基础,而人的精神文明需要的满足又会促进人的物质需要的发展变化。从正确价值观立场、科学认识方法论和历史视野出发来分析认识当前我国的道德状况,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发展进步的。

  首先,新中国成立以来来,在全社会始终得到倡导和坚持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其利益基础正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共同利益。私有制作为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废除,使没落的旧道德特别是自私自利的道德原则,丧失了赖以存在的根本制度基础和利益基础。这是中国道德发展史上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其次,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都是中国共产党为自身设立的最根本的道德价值目标、道德价值尺度和道德建设的核心。党的这种道德价值目标和道德价值尺度,已成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天经地义的神圣道德观。三是从精神道德的意义上说,在于使人民群众通过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通过认识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将不断改造自身并升华自身的精神道德境界的客观规律,培育出对人类现实生活和未来前途充满正义、向善和光明憧憬的高尚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

  然而,在以经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经济利益思想必然在道德领域表现出来。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领域。与市场经济联系紧密,容易发生权钱交易和容易受到金钱腐蚀的领域,是腐败、诚信等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灾区。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人群。一是一些官员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少数官员弄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腐化等。这些人的败德行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大。二是一些企业和商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诚信缺失、坑蒙拐骗、制假贩假等。三是一些文化名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沽名钓誉、抄袭剽窃、低俗炒作等。四是一些公民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不守公德、见危不救、以怨报德等。而出现这些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道德的发展轨迹和经济的发展轨迹是同向的,但决非简单同步,体制机制不完善、法治和德治还不完全相适应、社会舆论放大效应等等都会让人们对道德认识产生心理误差,形成认为道德沦丧和大面积滑坡的认识。

道貌黯然的“德行”成为“祸害”

  流行于社会的道貌黯然的“德行”主要有几个方面形式:一是流行于学校的伪教育。把学生当成无条件接受的"录音机",老师怎样说,学生就要怎样听,学生就是让老师管的;说教过多,灌输的过多;只知提要求、树规矩,而忽视研究如何对学生加以引导;甚至有些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还常常有意无意地为学生创造或提供虚假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说"高尚的谎言";学生也往往是迫于学校的某种"威压"才去"按要求"做,毫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言。 这种以"管、卡、压"方式进行的学生德育教育,不但导致了德育教育的知识与道德理论缺乏鲜活的生活依据、缺乏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而且由于长期浸润于这样不真实的道德教育情境中,极易造成学生的"言行不一"、"道德虚伪"和"双重人格"。二是流于表象的礼仪教育。随着历史进程的延续,优秀美德的传承不再流于古老的文化形式,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观念的熏陶与培养。真正的文明礼仪是来自个人内在修养散发的气质,不是简单的几句口头语或者正确姿势就能表现一个人的实际礼仪的,而如今的礼仪教育大多是教几个动作,注重一些服装修饰,修边幅等,发生在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再次将传承尊师重道形式方法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形式化的跪拜仪式,在这个“平等”“自由”观念日益强烈的社会大环境下,似乎有悖于平等的现代社会观念。如果因为跪拜让学生们在观念上产生畏惧,甚至出现胆怯,在自主行为上,出现约束和叛逆,学校教人和育人的立学之本就彻彻底底失败。三是装模作样的“德行”。道德是以文明为方向,以礼义廉耻忠孝节悌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的非强制性约束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如今,不少人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炒作,拿着道德的枷锁去桎梏他人,甚至以道德的名誉谋求不当得利。据常熟新闻网报道:2016年5月8日,一场经“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推广中心”研究决定,名为《中国梦、国学梦、读经典、促成长,优秀孩子成长之路》,特邀“著名学生德行教育专家”到学校讲学的报告会在常熟游文小学举行。学校让家长去参加公益讲座,结果变成了“卖东西”。后调查是没有合法组织举行的非法活动,是社会上个人以道德为名营销产品的活动。还有以道德公益讲座名誉举行的各色全封闭洗脑学习,宣传的时候都是全免费服务,全封闭学习之后就以献爱心为名叫学员捐款,要求捐款数额成千上万,不捐自然就成了不道德,许多参加学习的学员哭笑不得。有以道德名誉作秀的道德讲堂,开堂的时候规模宏大,几千人的道德义工统一服装为听课者鞠工服务,讲课表面上感人至深,让人动情动容。实则以此号召更多人参与这个活动的志愿服务,在内部形成一条看不见的产品服务利益链,是名副其实的以德谋利行为。近日,中国江苏网报道的一则新闻,更让感到以德牟利的隐蔽性。4月30日,浙江省杭州市,游客在杭州西湖岸边进行放生。放生活动的本意是为了行善积德,但是如今有些人,愣是把善行变成一场道德作秀。近些年有一些伪信徒为了寻求心理安慰,钟情放生活动,一些无良的商贩瞅准其中商机,催生了一系列的“一条龙服务”。有商贩可以提供大量放生的生物,放生物不管符不符和放生环境,放生者只得放生就完成了心意,谁知有些放生物被放之后,水土不符,大批死去,放生变成杀生。而放生商家只要在这个过程发生交易就产生利益。还有些商贩,等放生者放生结束离开以后,立刻把刚刚放生的生物重新抓回来,提供给下一个预约的放生者。如此循环利用的放生谋利活动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规范化道德教育活动,减少祸害

  当前要从道德教育规范化建设入手,建立良好的道德教育规范运作体系,才能有效地促成社会道德的健康发展。而良性的道德教育运行离不开社会其它条件的保障。在和平建设时期就比变革草创时期更容易实现道德规范良性运行;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也比封闭专制的社会更容易做到道德规范的良性运行,因此国家政治开明是提高人们道德自律与自主意识的重要条件。要规范化道德教育活动需要从一下个方面考虑:一是政府必须保持一致的善恶倾向和立场态度,通过正确的导向为人们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导,道德规范始终“在场”,从而使人们在行动中保持道德教育活动能够得到道德规范的指导;二是道德教育活动制度化和广泛性,也就是保持有效的制度来约束道德教育活动的规范化,同时能够随着社会生活的拓展而深化到社会各个领域。使规范的道德教育活动没有盲区,让非法者无机可剩;三是将内心信念、教化说服和舆论导向等影响社会成员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开展道德教育,让道德规范作用的渠道是多重而畅通的。仅仅有内心信念而没有社会舆论的支持,行为者孤掌难鸣,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坚守道德规范的勇气;仅仅诉诸舆论和教化而没有个人内心的认同,道德规范也会成为无意味的教条。道德规范只有变成个人的人生信念和生活原则时,才能对个人起到永久的作用。

文章来源:本网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欧建雍: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