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德化作用
发布日期:2023-04-05 浏览量:2826
欧建雍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唐代杜牧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道出了清明节特有的特征。每到清明节,中国人都会千里迢迢赶回家,给祖先上坟,进行祭祀,以示孝心。细致品味清明节的祭祖过程,你会发现这个中国古老的节日,在乡村有着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化解乡村矛盾等功效,对推动乡村道德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在传承祖宗信仰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在广大的农村,清明节一到,大家族、小家族总是从四面八方而来,举行隆重的祭祖扫墓活动,坟墓周围人头攒动,钱纸飞舞,炮声隆隆,到最后好酒好饭团聚在桌边共餐,甚至在山间地头猜拳划码热闹一番!
人们在祭祖扫墓活动,在家族的族谱,在祖宗的墓碑上看到传入自己的血脉世系图和祖宗中的先贤事迹,还有“三不朽”的道德、功业、文章,让后代们传诵和敬仰。从世世代代祖宗的事迹中,人们了解到中国人的人生信仰。明白个人的生命虽然终有尽头,但是子子孙孙则是个人“有限生命”的延续,甚至可以传到千秋万代,深刻感受到中国人的人生意义:肉身虽可灭,可血脉却长流,民族精神永远不朽。“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祖宗的这种信仰为家族的瓜瓞绵绵提供了精神动力,更是为多个同姓组成的家族,和千万个异姓组成的国家,提供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动力。
在扫墓的仪式中传承优秀传统美德
清明节,人们普遍要到对祖宗的坟墓进行扫墓,先是对祖宗的坟墓进行除草、培土和加固,然后再在墓碑前摆上好饭好菜和好酒,让子孙们都烧香祭拜,这个时候家族的长者开始在墓碑前说祭语,表达敬天法祖的思想,让“祖宗教育”的道理落地生根,让家族的家风文化和孝道文化发扬光大。
这种祭语一般表达几个方面的道德思想:一是祈求祖先的血脉要延续,表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要建立家族成员每个人的人生责任感,要光大先贤“三不朽”的事业;二是“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子孙个个贤”,追求万世昌隆,要尺璧非宝,以善为宝,上能有益于国家,下能做出“立德、立功、立言”的事业;三是表达男效才良,女慕贞洁,才能保证血脉的纯正和后代的优质,男人讲“仁义礼智信”,女人讲“德言容工”,这样家风才长久,家业才兴旺;四是表达讲孝道,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于国要“移孝作忠”,于社会要能“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弘扬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家庭五伦中,以一个个和睦的家庭构建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
在家族的团聚中化解矛盾促进亲情团结
清明期间,家族人员从四面八方汇聚,一起扫墓,一起聚餐,一起交流,和睦融融。这对于家庭矛盾的化解和促进家族亲情团结和睦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时机。黄庭坚的诗句: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告诉人们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提醒世人要明白人无贵贱,要注重生命过程的和睦价值。
清明祭祖对于化解家庭矛盾增进和睦有几种方式:一是分工组合扫墓增进团结。在乡村,一个家族的祖坟,多的有几十座,少的也有几座,都分布在乡村的不同山坡、山凹、山丘里,为了按时间完成扫墓任务,家族成员会自行组合分工作分片进行扫墓。这个时候家族成员不管是来自哪个族系,大家都会自觉听从安排,组合分片包干去扫墓,平时相互有些意见的成员,如果能组合成为一组,相互间的那种尴尬会自然而然的在扫墓过程中消失。二是通过祭语表达心思,消除矛盾。在扫墓过程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表达祭语的权利,这个时候家庭成员中,平时藏在心里的怨气、歉意、心愿等心里话不便向家人表达,可以通过在祖宗坟前进行亲情表达,向一起参加扫墓的兄弟姐妹倾诉心思,让说者有意,听者有心,家族成员许多心里的隔阂会由此打开,消除误解。三是人们通过聚餐交流,增进亲情增强情谊。扫墓时,家族成员和亲情朋友都要乘机一起聚餐,在聚餐过程中,大家彼此问寒问暖,彼此说长道短,彼此增进了解,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在增进了解中加强亲情的融合。
在乡贤的回归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清明节是乡贤回归的高峰期,乡贤作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者、新时代乡村的道德榜样,在道德教化和民风培育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个时候,许多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都广泛开展各种各样的乡贤文化主题系列活动,来营造乡贤服务家乡的文化氛围。
清明节乡贤服务家乡的形式有各种各样,常见的有几个形式:一是开展乡贤志愿服务清明活动。如以“守护家园,文明清明”为主题开展乡贤志愿服务活动,以“村支两委+乡贤会”模式,通过与乡镇联动的方式,采用发放文明祭扫宣传单、安全隐患巡查等形式,引导返乡群众移风易俗,文明祭祀。二是举行乡贤恳谈会。让从五湖四海回到家乡的乡贤,道乡愁、说相思、话发展、谈未来。通过恳谈会整合乡贤的力量,乡贤的资源,为家乡经济发展牵线搭桥、献计献策,为家乡出更多的“金点子”,引进更多的人才、技术、项目和资金。三是干部开展上门拜访回家乡贤活动。以上门拜访的形式广泛征求乡贤的意见建议,征求意见建议内容包括乡村如何革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推动家风、民风、民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如何树立崇德向善和勤俭节约的新风尚等方面。通过收集乡贤们的建议意见,来充分调动乡贤共同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让乡贤成为乡村文明的推动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本文系广西高端智库成果。作者系广西社科联常委、广西社会道德文化研究会会长)
上一篇 : 欧建雍:道貌黯然的“德行”成为社会“祸害”
下一篇:加快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要坚持“以德为先”